首页 > AI资讯 > 最新资讯 > 上海人工智能接轨国际,建设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上海人工智能接轨国际,建设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新火种    2023-09-20

结合产业发展特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壮大一批行业领军企业

接轨国际,建设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本报记者 洪俊杰 茅冠隽

作为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近年来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不少市政协委员提到,上海发展人工智能产业还有一些瓶颈需突破。

首先是高精尖人才缺口大。在市政协委员、上海荷福人工智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锦霆看来,尽管上海在人才储备的数量和质量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人才结构和素质还未能满足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需要,“主要是高端人才匮乏,尤其缺乏具有创新特质的领军人才”。周锦霆还提到,目前上海的人工智能产业主要集中在技术应用层面,即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应用、智能制造等,在更核心的算法改进层面只有少数几家企业参与,与国际水准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美华坦言,目前人工智能领域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不足,缺乏创新研发和战略规划,“后果就是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地基’不牢,很难形成规模化、高端化发展态势”。另外,虽然上海很多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或者大数据相关专业,但据王美华了解,很多技术只停留在实验室层面,真正转化为生产力的屈指可数。

市政协委员呼吁,希望相关部门结合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特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落实一系列扶持措施,培育壮大一批行业领军企业。

周锦霆建议,上海要从顶层设计出发,尽快出台人工智能产业行业规范,积极与国际标准接轨,确保行业产出能符合国际标准。另外,针对人工智能产业特点,要统筹基础研究、创新试验、大规模生产等环节,形成以科技企业为核心、以创新人才为要素、以产业集群为重点的产业链,建设具有创新力和高经济效益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集群系统。“政府部门要鼓励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将人工智能产业的相关产品引入日常办公和公共服务中,为大规模量产做好铺垫。”

讨论中有政协委员提到,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过程中,很难避免个人隐私泄露等现象发生,某些行为在现有法律框架中难以被界定。王美华表示:“应制定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建议在全国率先制定相关地方性法规,明确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和权利。”此外,针对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等领域,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尽早推出相应的行业标准和指导性意见,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来源:解放日报)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推荐
免责声明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