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黄楚新:在一切皆媒的时代媒体要将影响力化为产业链条的延伸力
到2023年,媒体融合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整体推进已历经整整十年。在政策引导、技术推动、产业合力的共同作用下,十年前后,媒体与技术的融合已天翻地覆,彼此的关系也随时间不断重塑。
现阶段,媒体融合进行到了何种地步?如何平衡人工和技术的分工?未来智媒发展的趋势在哪里?11月23日,在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中共成都市委网信办指导,成都传媒集团(成都传媒产业集团)主办,旗下三色智库、成都每经传媒有限公司执行的“2023智媒体50人成都会议”现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黄楚新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分享了他对上述问题的思考。
融媒十年中国新媒体技术应用已领先欧洲发达经济体
当5G、AIGC等新技术席卷而来,作为技术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媒体的形态正日新月异。长期研究新媒体传播、媒体融合等领域的黄楚新在走访世界各国时发现,中国媒体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已经超过英、法等欧洲发达经济体。
举个例子,今年初调研欧洲时黄楚新注意到,与国内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不同,欧洲的地铁、公交车站等公共领域仍普遍供应着免费报纸。“中国的新媒体技术快速迭代后,老百姓获取资讯的方式已经转移到移动终端,一个手机在手就足够了。而欧洲这些国家没有普及5G,看短视频的体验还非常不好。”黄楚新认为,新技术倒逼下,国内传媒产业的深度变革就时刻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纵观过去十年,黄楚新总结,媒体融合发展突出表现在,新媒体技术更迭下借助技术手段,媒体从业人员得以从基础、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能够创造更多元、更有创意、更具沉浸体验和互动感的媒体作品。
黄楚新感受到,更深刻的变革发生在广大基层媒体中。一个依据是,“在评审中国新闻奖时,地市级媒体机构甚至县级融媒体中心推选的媒体作品,质量跟中央级、省级媒体的差距大大缩小。”技术作用下,基层媒体与中央、省级媒体过去报道能力的鸿沟被不断填上。
当更广大的报道能效被充分发挥,叠加融媒体技术对不同媒介间壁垒的淡化,优秀的融媒体作品也越来越多,“今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除媒体融合外,新媒体应用、创新应用的数量和规模大大拓展。”
综上所述,黄楚新认为,经历融媒十年发展,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和公信力”大大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技术也造成如今媒体环境的日益复杂化。黄楚新指出,当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传播载体从党报、党刊等专业媒体传递到普罗大众的手中,媒体内容变得众说纷纭。叠加技术快速迭代,专业媒体的转型升级面临很大压力。与此同时,自媒体时代,当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舆论往往观点不一、真假难辨。“现在,正需要专业媒体拨开迷雾,用客观公正的报道,带观众探究事实真相。”因此,当下专业媒体还肩负着传播真相的任务。
理性看待技术 “技术终归要为内容服务”
今年以来,AI大模型发展风云激荡,智媒融合方式不断推陈出新,加速新闻信息生产与传播全流程重塑。智媒技术,是当前与今后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必开之篇、必破之题。在黄楚新看来,我国智媒发展正处于由初级迈向中级的阶段,“概念多一些,实际应用更少。”
黄楚新观察到,资源条件更好的中央媒体、部分地方区域媒体在智媒新技术探索上已经有所成效。一个例子是2017年建军90周年之际,一款军装H5在朋友圈的刷屏。通过它的强大功能,大家纷纷晒出属于自己的军装照,一个比一个英姿飒爽。据悉,这款H5产品叫《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是为庆祝建军90周年,由人民日报客户端创意出品并主导开发、腾讯天天P图提供图像处理支持的新媒体产品。
“利用大厂的智媒技术、大数据技术,结合主流媒体的创意,推出全民喜闻乐见的有参与性、互动感的深层次媒体作品,润物细无声地传播主流价值观,这是智媒时代才能做到的事。”
同时,黄楚新提醒,媒体在拥抱技术的过程中,也要警惕被技术带偏方向。以去年大火的元宇宙为例,“当时无论学界还是业界,不提它你就out了。但到了今年,人们对它的态度发生了理性回归,部分大厂已经推出了元宇宙的研发,现存应用集中在文旅产业和部分媒体报道中。”
对AIGC也是同理。黄楚新认为,鉴于新闻传播行业的特殊性,机器人是没办法代替人,做出符合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的判断的。即便在机器更擅长的重复性、基础性工作上,内容生产也出现同质化严重的现象。
智媒时代,在人工和技术之间怎么平衡?“技术终归是为内容服务的”,黄楚新建议,媒体既要积极拥抱新技术,也要保持理性态度。尤其是基层媒体,在缺乏资金和技术的条件下,不适宜去盲目追逐AIGC等前沿的智媒技术应用。
一切皆媒用媒体影响力搭建产业链条延伸力
在“2023智媒体50人成都会议”现场,黄楚新注意到,不少媒体,已逐步找到了自己的融合升级转型之道。他乐观判断,智能媒体时代非但没有束缚媒体的手脚,反而带来了更大的舞台。“一旦媒体利用好智媒发展的优势,在新媒体环境下能找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他建议,在新媒体时代,要跳出媒体做媒体。在万物互联、一切皆媒的时代,媒体是一个多元的信息传播载体,可以和文创、教育、技术、游戏、房地产等社会中任何一个相关机构链接起来,利用自身的媒体影响力来搭建产业链条的延伸力。
对于智媒下一步的发展趋势,黄楚新认为数字化是新潮流。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从顶层设计上加速促进“数”与“实”深度融合。其中提出,到2025年,数字社会精准化普惠化便捷化取得显著成效。
黄楚新指出,媒体是我国数字化起步较早的领域。现阶段来看,媒体数字化发生在各个媒体的内部,相对比较孤立。“如何把这些相对分散的数字化资源集中起来,打造统一的媒资系统,是当务之急。”
黄楚新注意到,会议现场就呈现了媒体在这方面的新突破。本次活动中,由成都传媒集团重磅打造的智能媒体资源数据库正式上线。他评价,一方面,数字媒资系统可以实现媒体资源的集中和共享,提高媒体内容生产的时度效。另一方面,也是数字化媒资商业化变现的有益探索。
据介绍,成都传媒集团智能媒体资源数据库,聚焦媒体媒资流转全周期,具备多模态搜索、智能审核、视频智能标签、自动化音视频拆条入库、全流程媒资版权管理等200+功能。第一批入驻媒资超过360万个,来自成都传媒集团旗下的成都日报社、成都商报社、每日经济新闻、红星新闻网、成都国际传媒、时代出版社、《先锋》杂志社等单位的超过360万媒资今天正式启用。
“如今,当传统的渠道优势不在明显,主流媒体的优势重点体现在内容挖掘。成都传媒集团智能媒体资源数据库把自身所有的媒体资源入库,为全社会提供内容服务。这既使得自身媒资的价值最大化,实现内容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也是传统媒体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为自身经营发展找到的新出口。”黄楚新说。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