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纸制造cm级四足机器人问世 新型昆虫级变形机器人研制
1、文远COO再创业:入局具身智能机器人
自动驾驶的潮水正在卷向机器人,大牛也是。
这不,中国第一代自动驾驶商用落地操盘手代表、前文远知行COO:张力,刚刚也被曝出新进展,入局具身智能机器人创业。
他将加入一家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创办的公司,以联合创始人、COO的新身份,再次从0到1,再次开启硬核前沿科技领域的商用落地征程。
这家公司叫逐际动力,创办于2022年,前不久刚官宣了2亿之巨的早期融资,完成了资本层面的证明。
现在,张力的加盟,则是逐际动力在塔尖人才吸引力方面的证明。
以及除了张力,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算法行业领军人物潘佳博士,也一同亮相,将出任逐际动力首席科学家。
张力加入逐际动力,开启机器人创业
该消息已经获得逐际动力公司官宣。
公告中称,张力将以联合创始人身份,出任逐际动力首席运营官。
张力则表示,这次履新是自己的“二次创业”:
加入逐际动力开启了我的第二段创业之旅,人形机器人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赛道,未来将如何改变世界,颠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未知的东西还有很多,我非常荣幸参与到这个让人为之兴奋的过程中。
逐际动力称,张力入职后将负责逐际动力海内外业务的战略规划、渠道拓展和项目落地、市场营销与传播、政府关系等事务。
实际上,这样的工作内容对于张力而言并不陌生。
因为从2018年开始,他以COO身份加盟创业早期的文远知行,负责和开展的就是上述工作内容。只不过这一次,他要规模化落地的,从自动驾驶汽车,变成了机器人。
但按照目前行业的趋势,汽车就是机器人,机器人就是汽车,实际也没有本质差别。
这里稍微介绍一下张力,本科读的是通信工程专业,后拿到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MBA学位。
他本科毕业后曾在通信运营商Sprint China担任工程师,后入职巨头IT外企思科,在1998-2018年期间担任大中华区资深副总裁、CEO幕僚长。
后来在2018年,张力选择加入文远知行出任COO,全面负责公司的战略运营、市场拓展、媒体关系,以及无人驾驶业务在中国市场的落地运营合作,后来还担任Robotaxi业务子公司文远粤行的CEO,是文远知行从0到1、从筚路蓝缕创业到明星独角兽进程中,最关键的业务高管之一。
然而意料之外的是,就在今年6月,张力突然宣布离职文远知行,一时惊动整个自动驾驶行业。一方面是出于张力之于文远知行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跟文远知行已经开启IPO进程有关。
但张力没有解释,只是表达了对文远这一路的怀念与感激,文远知行则说明:张力离职是个人及家庭原因。
而现在,时隔5个月之后,张力再传动向,入局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创业,再度开启硬科技落地的征程。
问题是:逐际动力又是什么公司?为何正在成为资本和大牛的宠儿?
谁是逐际动力?
逐际动力(LimX Dynamic),现在还不算一个非常大众的名字,但在当下AGI领域很火的具身智能机器人赛道,TA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
公司2022年在深圳成立,成立时间虽然不长,但技术积累深厚,是南方科技大学产学研背景下孵化出的企业。
创始人张巍,本科就读于中科大自动化系,后在美国肯塔基大学获得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硕士学位,以及普渡大学统计学硕士和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博士学位。
张巍博士从2005年就开始从事机器人算法相关的研究,2011年起在俄亥俄州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任助理教授(现在已是终身教授),并在2019年回国入职南科大,目前是系统设计与智能制造学院的教授。
除了创始人拥有资深科研技术背景,逐际动力还组建了一支技术研发核心团队。
该团队人员占比超过80%,在机器人领域发表过的论文超过130篇,多次登上IEEE TRO、TAC等机器人及控制领域顶刊,还有ICRA、IROS、CVPR等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领域顶会。
产品方面,逐际动力首款四轮足商用机器人W1已经发布上市,本季度就能开始预订。
W1搭载团队自研感知与控制融合的算法框架,落地面向2B,要进工厂干活。
因此在能力展示时,W1在楼梯、马路牙子、草地石板、碎石路等各种地形上都能轻松通过,拥有很灵活的运动能力。
比如能完全靠感知搞定上下楼梯:
上下斜坡,并且除了身体与坡平行,还能身体与地面平行:
能轻松变形穿越障碍:
稳稳托着水瓶过桥,特别是单边桥:
而上述能力,不仅是逐际动力技术实力的牛刀小试,也是资本青睐看好的原因之一。
目前为止,逐际动力已经快速完成了天使轮和Pre-A轮融资,总额近2亿元,投资方包括峰瑞资本、智数资本、明势资本、昆仲资本、绿洲资本和联想创投。
接下来,逐际动力的目标是希望专注于运动智能和足式机器人的研发和制造,提供人形双足、四轮足机器人以及相关软硬件解决方案。
他们已经确定了W1商业化的第一步:工业巡检。
同时,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人形双足机器人,也会在年内推出。
其后最核心的工作就是落地,完成产品的场景验证和规模化商用。
而这个命题,张力有能力、有经验、有优势。
具身智能机器人赛道核心难题:落地商业化
硬科技创业公司从0到1,产品从demo到规模化落地商用,这对张力而言不是第一次了。
张力在2018年加入文远知行,当时文远知行成立不到一年,公司还处于管理层动荡、军心不稳定的早期危亡时刻,正急需成绩证明实力,吸引还在观望的投资人。
而在张力入职之后,文远知行自动驾驶产品落地进程就迎来了飞速发展,作为直接业务落地负责人,张力交出了这样的成绩单:
2018年,文远与广汽联手推出中国第一辆Robotaxi,并落地广州开展试运营;2019年11月,文远在广州推出全国首个全面对外开放的Robotaxi运营服务,服务范围覆盖黄埔区核心的144.65平方公里的城市开放道路;2020年6月,文远的Robotaxi服务接入高德打车平台,进一步方便了用户的出行需求;2022年1月,文远知行正式在广州国际生物岛对外开放运营全无人驾驶小巴。其后,张力又进一步把文远知行的无人驾驶产品,复刻落地到了南京、郑州、无锡、苏州、北京等多地。
于是当张力告别文远知行,才让外界感到意料之外。毕竟他不光是文远“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高管,也是帮助公司快速实现自动驾驶落地运营,是中国乃至全球L4落地运营中的第一代操盘手。
但也正是文远知行的独家经验和履历,也让外界猜测:张力这样的人,又怎会“空窗”太久,天下谁人不识君?
果然,不到半年,张力以联合创始人、COO身份出现在明星机器人创业公司逐际动力的公告中。
从自动驾驶到机器人,行业有变化,但实际也还是同一个产业。
毕竟马斯克的特斯拉,已经开始把自动驾驶系统应用于机器人;百度掌舵者李彦宏,也把自动驾驶视为“汽车机器人”产品;刚造车的小米,同时也在布局机器人;造车20年的比亚迪,也开始在投资机器人公司。
从“自由移动”的维度来说,车只是机器人在交通场景下的具象产品。
从“供应链”构成来看,车和机器人的产业生态供应,也大差不差。
不同的是,即便自动驾驶尚不能说成熟,车也已经很成熟,但机器人产业,特别是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才刚刚开启技术和商业的从0到1,它展现出的潜力、前景和价值,展现出对人才、资本的黑洞吸引力,也才刚刚开始。
文章来源:智能车参考
2、国际快讯:折纸制造cm级四足机器人问世;新型昆虫级变形机器人被研制
▍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利用弯曲的折纸制造厘米级四足机器人
近日,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折纸的弯曲褶皱结构,使用更简化的方法来制造了一种厘米级的四足机器人。机器人8cm长,11g重,只需要一个马达便能利用弯曲的褶皱结构来自我折叠、展开、爬行和操纵。与更常用的直折痕设计相比,弯曲折痕的机械性能会导致折叠薄板弯曲,储存在折痕褶皱和面板弯曲中的能量,允许使用更少的制动器进行受控、可逆和复杂的运动。因为它设计简单、价格低廉,未来可用于快速且大批量的部署机器人群体,探索复杂环境。
文章来源:techxplore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工程师推出新型昆虫级变形机器人
近日,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工程师们基于折纸的设计和层压制造技术,推出了一个2cm长、0.97g重的模块化机器人。其可承受超过自身体重3倍的额外载荷,能被动地改变自己的形状,提高了身体顺应性,机器人可以以高达1.5倍的身体压缩比通过狭窄的空间,在受限空间中进行全方位地形适应运动,无约束最高速度可达60mm/s。该机器人由2个自由度的4个独立驱动的压电驱动器机器腿组成,腿部通过被动身体关节在闭合的运动链中互连。
文章来源:techxplore
3、谷歌洽谈聊天机器人制造商Character.AI,拟投资数亿美元
为了对抗Open AI和微软在AI领域的挑战,谷歌正不断的将明星AI初创公司收入自家阵营。
据媒体报道,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正在洽谈,向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初创公司Character.AI投入数亿美元,以帮助后者训练大模型,满足用户需求,保持增长。
报道称,投资可能以可转债形式。这将进一步加深Character.AI与谷歌之间已有的合作关系,Character.AI目前使用谷歌的云服务和TPUs进行模型训练。
就在半个月前,谷歌刚刚斥资20亿美元,向Open AI最有力的竞争者Anthropic追加20亿美元的投资,以支持该公司和OpenAI之间的大模型竞速。Anthropic是当下除了OpenAI之外,最炙手可热的明星初创公司,其聊天机器人Claude被不少人认为媲美ChatGPT。
而此次,通过对Character.AI的投资,谷歌将加深与该公司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扩展了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布局。
▍Character.AI聊天机器人走红
Character.AI由前谷歌员工Noam Shazeer和Daniel De Freitas创立,允许人们与比利·艾利什(Billie Eilish)等名人或动漫角色的虚拟版本进行聊天,同时可以创建自己的聊天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助手。
该平台提供免费使用,但还提供每月9.99美元的订阅模式。订阅用户可不用排队,直接使用聊天机器人。
Data from Similarweb显示,Character.AI的聊天机器人(具有不同角色和语气可供选择)吸引了18至24岁用户,他们贡献了约60%的网站流量。与OpenAI的ChatGPT和谷歌的Bard等其他聊天机器人相比,该公司通过此人口群体帮助自己在个人AI伴侣领域树立更加有趣的形象。
公司此前表示,自发布以来的前六个月内,其网站吸引了1亿次月度访问量。
今年3月,Character.AI在由知名风投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A16z)领导的一轮融资中融资1.5亿美元,估值为10亿美元。
根据媒体最新报道,Character.AI目前正在与风险投资者洽谈股权融资,这将使该公司估值超过50亿美元。
其与谷歌的谈判仍在进行中,交易条款可能发生变化。
文章来源:华尔街见闻
4、Nature Electronics|静电致动-电介质-软体机器人
在诸如软体机器人的应用中,静电多层系统Electrostatic multilayer systems,通常采用聚合物薄膜与可移动的绝缘流体相结合,从而实现致动。在高电场的驱动下,在功率密度、驱动应变和速度方面,静电多层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性能,但由于界面充电,从而遭受快速的力学衰减。驱动电压的高频极性反转是一种补救措施,但是涉及较大的功率消耗和不利的力学振荡。
近日,意大利特伦托大 (University of Trento) Ion-Dan Sîrbu等, 奥地利开普勒大学(Johannes Kepler University) David Preninger,Martin Kaltenbrunner等,在Nature Electronics上发文,报道了固体/液体电介质多层堆叠中的力行为理论和实验框架,并独立于致动器设计,仅基于其介电特性。
基于该模型,开发了基于材料的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依赖于匹配组成电介质的体电荷弛豫速率,用于各种软致动器系统:可调透镜、人造肌肉和触觉设备。在恒定电压操作下,该方法提供了不确定的、稳定的力输出,与不匹配的材料组合相比,功率损耗减少了1000倍。
Electrostatic actuators with constant force at low power loss using matched dielectrics.
基于匹配电介质,低功率损耗恒力静电致动器
图1:软静电多层系统Electrostatic multilayered systems,EMS。
图2:在静电多层系统EMSs中,力学变化和功率损耗测量。
图3:电活性聚合物zipping electroactive polymer, ZEAP透镜和液压放大的紫杉醇hydraulically amplified taxels, HAXEL致动器。
图4: 静电波纹肌肉Electrostatic bellow muscles, EBM和皮亚诺液压放大自愈静电Peano-hydraulically amplified self-healing electrostatic, Peano-HASEL人工肌肉。
本文译自Nature。
文章来源:今日新材料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