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发展到产业推动无人驾驶技术的“牵引力”与“驱动力”
在2023德国慕尼黑车展上,一众中国品牌汽车备受瞩目,比亚迪、零跑、阿维塔、东风风行、极氪、小鹏等齐亮相,相较往届,中国品牌汽车的“出镜率”增加不少。其中,阿维塔12更是带来了全球首发。据悉,这款车凝聚了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各自领域的优势,其搭载的华为HarmonyOS 4.0使阿维塔12在智能科技方面能为用户提供更多智能化服务和出行便利。同时,在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ADS 2.0的加持下,阿维塔12能够灵活应对各种行车场景,辅助驾驶者“秒变”老司机。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近年来,“无人驾驶”已经成为企业和机构竞争的焦点。本期,小促就带大家聊聊无人驾驶技术。 高科技含量:从辅助驾驶到无人驾驶,不可或缺的技术要素
行业内一般认为无人驾驶技术具有六个等级,从L0至L5,自动化程度逐渐升高。L0是全人工驾驶,驾驶员完全控制车辆;L1是辅助驾驶,即车辆控制少部分功能,驾驶员控制其它功能,如目前较为成熟的自适应巡航系统、车道保持辅助、制动刹车等;L2是半自动驾驶,可以实现车辆对多项功能进行操作,如全速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主动车道保持、自动变道、限速识别等;L3是指条件自动驾驶,即系统可以应对几乎所有情况,但驾驶员可以选择参与,尤其在出现紧急情况时需要随时接管车辆;L4和L5是指高度自动化系统和全自动化系统,即不需要人工干预,车辆可以自行完成所有的操作。
无人驾驶技术需要多学科、多技术交叉运行,这其中极为重要的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深度学习技术、软件编程技术和人机交互技术等。举例来说,首先传感技术相当于“眼睛”,它用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等各种传感器,来捕捉和获取关键数据,如路况、车辆周围环境、障碍物等。随后利用计算机视觉算法,对信息进行感知、处理和分析,把传感器吸收的雷达信号、图片信号等数据编译成计算机能读懂的内容,以实现图像识别、目标检测等相关功能。接下来就是应用机器学习算法,对车辆周围的环境进行智能感知和决策,如进行自动驾驶控制、交通信号识别、车道保持和路径规划等,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相当于“大脑”,需要对驾驶环境进行分析,并对驾驶行为做出判断。
当下,无人驾驶技术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成为竞争的焦点,我国对这一领域也非常重视。2015年国家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其中就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做出重要规划。2017年我国又出台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其中也对自动无人驾驶汽车渗透应用做出规划。2020年,《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发布,也意味着汽车自动驾驶分级标准将迎来第一个对标标准。2022年《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公布,其中针对自动驾驶提出,“从特定道路向常规道路进一步拓展需求,运用车端与路端传感器融合的高准确环境感知与超视距信息共享、车路云一体化的协同决策与控制等关键技术,开展交叉路口、环岛、匝道等复杂行车条件下自动驾驶场景示范应用,推动高速公路无人物流、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智能网联公交车、自主代客泊车等场景发展。”
多元应用场景:从汽车、物流到农业,无人驾驶技术“无处不在”
与传统驾驶相比,无人驾驶具有安全性、高效率、节能环保等优势,而且无人驾驶技术可应用于广泛领域,如物流、航空、农业等。2018年,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吸引了众多海外大众的关注,也被成为“魔鬼码头”。在这个全自动码头上,就应用了无人驾驶自动导引车(AGV),在港区内穿梭往来,搬运集装箱。据悉,这是亚洲首个全自动化码头,也是世界上第一个5G智慧全自动码头,去年集装箱吞吐量实现635万标准箱。
在公共出行方面,国内不少城市已相继推出了无人驾驶地铁。在上海,就有包括地铁10号线、14号线、15号线、18号线在内的多条已投入运营的无人驾驶地铁线路。今年7月,北京宣布开放智能网联乘用车“车内无人”商业化试点,这意味着打辆“无人驾驶”出租车将成为现实。同样在7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也向三家企业发放了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在此之前,今年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施行,其中规定达到L4级别的智能网联汽车可实现“无人上路”;并明确若发生事故,由汽车运营企业先行赔付,之后再根据各方责任追责。
此外,无人驾驶技术还可应用于一些特殊场景,如农业领域的无人驾驶农业机械。在今年第九届上交会现场,就展示了来自上海点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几款“无人农机”,可以实现包括全自动喷洒农药、全自动水稻插秧等环节。点甜科技创始人王金悦曾在采访中表示:“全场景自动化、全环节无人化,才是未来农业的样子。”随着无人驾驶技术在多场景中的落地应用,也将为社会提供更便捷、高效和环保的服务。
商业化推动:技术加持,助力中国品牌“走出去”
正如本期开篇提到的,随着智能网联技术、新能源技术等的加持,正在助力中国品牌汽车“扬帆出海”。据相关资料显示,2022年,上汽集团旗下MG品牌在海外市场售出33.28万辆,奇瑞汽车的全年海外销量达到28.25万辆,哈佛汽车达10.35万辆。
在其他领域,也已出现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出海企业,如上海西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球首款智能换电无人驾驶商用车Q-Truck,目前已先后商业化落地泰国、阿联酋、英国、马来西亚、墨西哥等国。这项技术不仅能够辅助高度自动化的海港布局,还能够应用于空港、陆港、铁港及工厂等不同场景。
未来,随着社会发展,对无人驾驶技术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如满足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的出行需求;有效缓解城市交通问题,提高交通效率、减轻交通压力等。从产业链发展角度,无人驾驶基础还将推动产业链端的各企业快速发展,包括传感器供应商、芯片供应商、高精地图供应商、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平台运营商、互联网巨头、传统主机厂和造车新势力等。
(文章来源:周到)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