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AI资讯 > 最新资讯 > 进博会“朋友圈”再扩大中国与世界“双向奔赴”

进博会“朋友圈”再扩大中国与世界“双向奔赴”

新火种    2023-11-13

  11月5日至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上海举行。这是新冠疫情后进博会首次全面恢复线下办展。数据显示,这届进博会共迎来了154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来宾,有超过3400家参展商和39.4万名专业观众注册报名,全面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数达289家,超过之前历届水平;百余名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全球总部高管来华参加进博会,规模创下新高。

  自2018年至今,进博会已连续举办了六届,即便中间遭遇过三年疫情,也未有任何中断。这种克服困难的不懈坚持,以及越做越大的“进博朋友圈”,兑现了中国此前的承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的连年召开,为国际贸易发展和凝聚全球化共识提供了重要助力。尤其是置于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有所抬头、保护主义加剧的背景下,更显现实价值。比如,我们看到,这次一批来自西方的跨国企业对进博会都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热情。尤具象征意味的是,本届进博会迎来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美国参展团,共有来自农业、半导体、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美妆等领域的超200家美国参展企业云集展馆。这或为中美经贸合作打开新的空间释放了积极信号。

  在经历了三年疫情后,这届进博会也成为全球企业和国家观察中国疫后经济发展走向和市场复苏状况,并借此获取疫后中国市场新商机的一个重要窗口。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中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62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2.8%,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引资增幅分别高达37.1%和21.5%;服务业中,研发与设计服务领域引资也增长了10.2%。本届进博会所展现出的一些新动态,正好与此形成了一种呼应:集中展示超过400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能源低碳、人工智能等科技前沿类展览专区以及生活消费类题材展览面积增长30%。

  这背后指向的正是外资投资中国的一种新趋势,即从过去更加注重以劳动力红利为基础的制造业,转向投资更多高新技术制造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这一变化,一方面反映出跨国企业对于中国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机遇的精准把握,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近年来中国不断扩大制造业和服务业开放的行动与决心,为外商外资进入中国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这种相向而行,是“中国新发展,世界新机遇”的一个生动注脚,也有力诠释了“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中国拥有14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超4亿人,是全球最具成长性的超大规模市场。未来5年,中国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有望累计超过32万亿美元、5万亿美元。这是进博会能够把“朋友圈”越做越大,持续保持全球吸引力的最大底气之一。但进博会的成功,也让我们更加明白,国民收入、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不断巩固,以及能够让全球都共享中国大市场的红利,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动力,那就是中国始终坚持推动更高水平的开放,坚持在开放中谋发展、谋进步。可以说,进博会的坚持和成功举办,在促消费、稳外贸、增进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红利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即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开放的“好处”,并由此不断坚定继续扩大开放、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决心。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这近半个世纪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实际都是在一个持续的改革和开放状态下所取得的。当前,中国加速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样需要建立在更高水平开放的基础之上。这是因为,就像跨国企业需要中国市场一样,在当今这样一个科技创新的时代,中国经济的行稳致远、创新发展,也需要从更多全球化合作中,在与更多跨国企业的投资往来和交流中,汲取新的活力与动力。事实上,要继续维持好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本身也离不开更多的开放合作。而秉持开放、共赢理念的进博会,正是促成这种国际交流、合作最重要的平台之一。它的连年成功和巨大人气,其实也是反复确认,我们所选择的这条开放之路,是有效的,也是正确的。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经贸合作也处于低潮期。进博会的如期召开并圆满完成,一定程度上为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的国际环境投下了一份确定性。当中国一再向全世界展示出开放、合作的姿态,这不仅预示着有更多的国家和企业有机会可以分享“中国红利”,也意味着全球化的共识将得到更有力的捍卫。当然,持续树立世界对于中国坚定推进改革与开放的预期,这本身也是中国发展信心来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之谓,中国与世界的“双向奔赴”。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相关推荐
免责声明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