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影响力均创历届之最!第六届顶科论坛在上海临港落幕
11月8日,群星闪耀的第六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临港顶科论坛永久会址顺利闭幕。盛会虽毕,余音绕梁,一份惊艳的“成绩单”新鲜出炉——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位全球科学家,举行80余场顶级水准学术会议和活动,吸引近10000人次现场观众,全球传播量达10亿次。
大会组委会介绍,第六届顶科论坛在规模和影响力上均创下了历届之最,三大标志性分论坛——顶科生命科学大会、智能科学大会和碳大会,在科学界逐步形成了科学专业的美誉;科学T大会、她论坛、莫比乌斯论坛也深受社会公众喜爱,成为顶科新IP。300余位全球科学家用参会的方式,向世界发出了同一个声音——心怀激荡者,必有人共鸣。
定格温暖瞬间,科学萌新满场“追星”
本届顶科论坛还有另一份成绩单——
它是“科学T大会”上,20余位科学家和100位Sci-ter合力完成的一幅幅“智慧拼图”、“科学涂鸦”;
它是青科大会上,120多位“未来青科新势力”、“潜在科学领袖”们自信的演讲和富有感染力的表现;
它是碳大会上,WLA和ONCE签订的合作协议。深耕双碳议题的WLA加入了海洋联合国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的蓝色交响;
它是企业家圆桌会议中,顶尖科学家和顶尖企业家展开的“有用无用”的哲学思辨和跨界碰撞;
它是莫比乌斯论坛上,60位顶尖科学家为了弥合科学和公众的认知差距,为科学教育展开的剖析和争辩。就像永无止境的莫比乌斯环一样,科学教育应该永续进行;
它是顶科协奖颁奖典礼上实至名归的获奖者们。他们接过金质奖章和获奖证书的手,也是过去三十年来引领了凸优化理论、对广泛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手;也是在人类解析染色体结构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印记的手……
“年轻科学家不只是科学的未来,他们是‘现在和未来’,是当代科学发展的驱动力。”青年科学家大会开场伊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开放科学与全球伙伴专委会主席杨卫这样说。今年顶科论坛努力为全球青年打造学术交流的场所,首次线下举办的青年科学家大会是本届论坛规模最大的单场活动之一,与青少年品牌项目“科学T大会”构成了科学家代际交流的重要场域。
这份成绩单上,也定格了很多温暖瞬间——
她论坛进行到一半,诺奖得主梅-布莱特·莫索尔情不自禁给89岁的匡廷云院士送上了爱心拥抱;
同样是梅-布莱特·莫索尔,在莫比乌斯论坛进行中分享了自己即将升级当上外婆的期待;
有两位年轻的大学生志愿者被顶科论坛氛围感染,化身满场“追星”的科学萌新;
一起参加过“硬核知识局”科普节目线上录制的苏国辉院士和爱德华·莫索尔教授终于在顶科论坛见面,网友来到线下同样相谈甚欢;
某一场前沿讲坛间隙,卡尔·巴里·夏普利斯、约翰·哈特维希、斯蒂芬·布赫瓦尔德、余金权、奥马尔·亚基等众多顶尖化学家同时出现,这间籍籍无名的会场成了一座化学殿堂……
顶科在上海扎根,在滴水湖畔生长
今年,顶科论坛在临港永久会址全程举行尚属首次,全新便捷的设施、器宇不凡的空间令中外科学家交口称赞。
而随着第六届论坛的闭幕,群贤道别、宾朋离去,此刻的永久会址内,恢弘的顶科会堂和巨幅的科学家照片墙,如同刚刚落幕的巨大舞台,窗外是一泓波澜不惊的滴水湖。
穿越到2018年,顶科论坛的诞生地正在滴水湖畔。
滴水湖拥有一个谦逊的名字,但就像一首诗里表达的:水滴和水滴,能汇成江河源头,能碰出汪洋大海。
顶科论坛在上海科技创新的土壤中深深扎根、在滴水湖的润养中生长、在国际科学交流合作的时代需求中发展壮大。
正如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开幕式上致辞所说,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扩大国际创新协同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大势。上海正在深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围绕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快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创新体系,努力打造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顶科大会是写入上海“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活动之一。
顶科文化逐渐形成: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
今年,顶科生命科学大会、智能科学大会和碳大会成为三大标志性分论坛,在科学界逐步形成了科学专业的美誉;
与往年不同,今年顶科分论坛都紧扣年度主题“科学引领变革,重塑世界韧性”,围绕变革话题展开。科学家们纷纷从当下问题入手,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在智能科学大会上,针对GPT等新工具的出现,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国际机器学习研究中心主任鄂维南(E Weinan)表示:“目前,传统的科学研究已经成为科学进步的主要瓶颈,我们需要更好的范式、更好的工具、更高效的组织。而人工智能尤其深度学习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可以解决我们以前做梦都想不到解决办法的问题。”
与此同时,顶科科学T大会、她论坛、莫比乌斯论坛也深受社会公众喜爱,俨然成为顶科新IP。
顶科协奖从一个构想变成了一个现实,已颁出了第二届,2024年顶科协奖的遴选也已正式开启……
顶科论坛正逐渐形成自己的“传统”,形成了一种“科学文化”。正如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詹姆斯·罗斯曼(James ROTHMAN)评论:“我们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正在延续科学家的传承和谱系。”
持续扩大的科学家朋友圈,使得新面孔、新资源、新思想源源不断地汇入“顶科之泉”,并激荡出新交流、新碰撞、新成果。
“科学发展需要更多跨学科合作,而顶科论坛的意义就在于此。”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单打独斗的科研方式,已经不适应大科学时代的科技创新,所以要进行有组织的科研,推动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激发创新突破。”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也表示,希望大会成为一个集智慧、集人才、集资源的国际平台,让来自全球的顶尖科学家们,在交流碰撞中携手共进。
六年来,顶科论坛已经邀请了近200位顶尖科学家成为会员,成长为连接世界顶尖科学家的重要纽带和促进国际科学界高端对话的重要平台。
数据显示,六届论坛参会科学家累计1500余人次,包括诺奖得主250余人次、中国两院院士150余人次、中外杰出青年科学家730余人次。共举办近600场会议及活动,发布近10份科学报告,全球传播量超过60亿。
滴水湖外,太平洋就在咫尺之间。“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是顶科论坛的宗旨,顶科论坛拥有太平洋开放交流的心怀。
第六届顶科论坛在规模和影响力上均创下了历届之最,300余位全球科学家用参会的方式向世界发出了同一个声音——心怀激荡者,必有人共鸣。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