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刘锦淼:大模型助力金融服务降本增效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 黄子潇 深圳报道
“目前大模型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处在探索阶段,已落地场景大部分为通用场景,典型应用场景有待进一步深挖,将通过7大通用能力赋能,优化升级银行的金融服务。”
10月31日,在香港金融科技周—大湾区专场上,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众安银行联合举办的“湾区数字银行对话”正式举行,本次湾区数字银行对话以“一小时生活圈与数字银行新治理”为主题,在香港的虚拟银行与深圳的数字银行、传统银行的对话中碰撞出思维火花。
平安银行金融科技部基础中台研发中心总经理刘锦淼以“大模型助力数字金融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为主题进行了分享。
刘锦淼表示,"数字化经营、数字化运营、数字化管理"作为平安集团在推动数字化转型中提出的“三数工程”,需要借助AI大模型相关技术能力,促成“三数工程”落地,达成"降成本、提效率、控风险"的绩效目标。
他进一步指出,大模型现已覆盖平安银行多条线的多个场景。同时,他认为银行在运用大模型技术时要结合AI能力的建设,要建立算法工程体系,并拓展AI Agent能力。
平安银行“三数工程”背后的财务逻辑
一直以来,银行业都在探讨银行的数字化之路。
相比香港虚拟银行、内地数字银行天然具备的数字化特质,传统银行的数字化成本普遍更高。然而,平安银行作为一家较为年轻的传统银行,通过多次战略转型探索出独特的道路,一举成为了股份制银行中以零售和数字化为特色的商业银行。
刘锦淼表示,“数字化经营、数字化运营、数字化管理”,这是平安集团在推动数字化转型中提出的“三数工程”,将达到“降成本、提效率、控风险”的绩效目标。
首先,数字化经营作为一种相对闭环的能力,贯穿了平安银行的零售转型。“如何进一步提升销售效率,怎样更多获客,如何以数字渠道海量触客,实现用转客,线上活客等一系列数据的线上化闭环能力的构建,就是数字化经营的典型场景。”刘锦淼说道。
其次,数字化运营是通过“机+人” 模式重塑业务流程,用机器替代简单重复的人力密集型工作,其目标就是降本增效。“我们有大量的线下和客服人员,如何优化操作流程、降低成本,降低反欺诈、消保的等方面的账户风险,是数字化运营层面的问题。”
最后,数字化管理是借助一系列风险管理、预警预测技术与模型,强化风险管理和预测预警能力。目标是显著提升精细化管理、精准风控水平,牢牢守住风险底线,为提升整体经营安全保驾护航。“贷款的投向要准,才能满足监管底线要求,减少罚款;计量要准,才能更多去投放贷款。”
“三数工程”的背后,由数字化的财务价值所驱动。
“杜邦分析中ROE净资产收益率包含利润率、周转率、杠杆率三个乘数,要提升收益率,需要通过降成本、提效率、控风险来实现。降成本是对应数字化运营,提效率是对应数字化经营,控风险是对应着数字化管理,‘三数工程’一一对应着这三个财务目标。”
刘锦淼表示,平安银行通过多个指标测算是否能达成财务目标,进而确定数字化建设的投入比例。数字化建设依赖科技支撑,平安银行经历过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三个能力层级的建设。
“首先是线上化能力,对应的是银行的科技资产;再者是数字化能力,产生的是数据资产;而智能化属于AI体系,对应的是模型资产。”
“三数工程、三个财务目标与三化能力建设相互促进,最终会形成持续闭环的飞轮效应,支持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在圆桌对话环节,刘锦淼进一步探讨了银行数字化的增量逻辑和资源禀赋。
“在流量入口上,零售业务靠互联网,对公业务靠产业数字化。无论数字银行还是虚拟银行,都要归集于经营本质,通过数字化创造自己的资源禀赋,再基于资源禀赋选择自己的商业模式。”
他认为,科技力量赋能数字化场景,将是中国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大趋势,也会是数字银行的新禀赋,即在场景上创新,通过物联网、AI技术差异化识别信用风险,借由金融在供给端不断数字化升级的趋势下,以更低的成本赋能给产业方。
大模型助力平安银行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已落地多条线、 多个场景
在大模型分级层面,行业内采用了L0-L2的分级标准,平安银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为L0-L3级别。
“平安银行的L3,代表着是大家都在探讨的AI Agent,AI重写一切,AI原生。”刘锦淼说。
同时,平安银行根据需求的定制化程度,将大模型应用和训练分成直接体验,快速应用,微调训练,深度开发四个级别,从而适应不同的目标对象和应用场景。
在现场,刘锦淼展示了平安银行内部所用大模型支持的十多个具体场景,在应用价值上可分为促销售、提体验、控风险、降本增效四个维度,分别适用于销售营销、客户运营、对公、资金同业、风控审核、员工辅助等银行条线场景。
他进一步展示了平安BankGPT的应用架构,底层为CPU、GPU、存储等算力能力,训练层为分布式训练框架,而后基础大模型,包括ChatGLM和LlaMa等开源的大模型;经过推理引擎层后将运营能力释放给prompt工程,支撑知识问答、文本生成、代码生成等应用场景。
关于大模型在平安银行的应用,刘锦淼提出了五个观点,
首先,金融大模型的标杆应用还未真正出现,由于金融属性本身的特点,大模型将更多通过其7大通用能力优化升级银行的金融服务,而很难在短时间内出现颠覆性的大模型金融应用;
“颠覆性的大模型解决的更多是通用性问题,但行业纵深发展到各类具体的应用场景,不能全通过大模型来解决。此类场景不同于标杆应用,除了需要客户授权外,还需构建出很强的数据输入能力。”刘锦淼认为,“正是因为场景和数据的掣肘,金融业很难产生To C端的标杆应用。”
“金融业的核心是解决资金融通的问题。金融服务主要和数字打交道而不是和语言,因此,大模型很难代替传统数字化相关能力。此外,大模型应用到风控中的风险较大,主要因为风控模型、信贷投放、审批模型要求强解释。但可考虑大规模应用在反欺诈场景中,因为反欺诈模型不需要很强的可解释性。”
同时,银行运用大模型技术要结合AI能力的建设,要建立算法工程体系,还要拓展AI Agent能力,才能不断将大模型高质量地运用在银行服务场景中,例如平安银行的ChatBI就是运用大模型孵化出的极简高效的数据分析工具;
第三,Prompt工程驱动大模型在企业能开放训练能力,大模型会成为新的智能化研发语言;
此外,大模型应用中要关注数据授权和安全、模型验证和模型监控三大风险;
最后,刘锦淼表示边缘大模型生态不容小窥,要留意大模型的边缘部署场景。在银行业的应用前景上,开源的小参数大模型的应用场景相比ChatGPT类的公有云产品更为可期。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