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情感、成为“科学家”……人工智能将开启怎样的新世界?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文露敏
10月20日,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AIGC:一个创造性的新世界”主题沙龙在成都科幻馆土星厅举行。
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的重要标志。活动上,来自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们展开分享和讨论——人工智能将开启怎样的新世界?
钢铁侠的“智能管家”,已经出现了吗?
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比如,电影《钢铁侠》中的智能管家贾维斯,能理解、会思考、有意识、有观念、能推理,甚至具有人类的情感。
科幻作品像贾维斯这样的人工智能,是否已有实现的可能?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张葛祥介绍,人工智能发展有3个阶段:计算智能,快速计算和记忆存储;感知智能,具有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能力;认知智能,能理解,会思考,会推理。“目前,在认知智能层面,人工智能还远远不及人类。”
另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墙”则是情感。能否将情感作为模型来输入,使人工智能在决策时平衡理性和感性?答案还远未出现。
一些观点认为,人的情感如同人的智能一样可以进行计算;另一些观点则比较悲观——情感具有不可计算性,为人类专有,而一台机器自发地产生根本不属于它的特性,是无法想象的。
人工智能科学家肯尼斯·斯坦利指出,提出相对论、发明摇滚乐的人类,拥有今天的人工智能暂时不具备的、真正的创造力。“它们可以产生美丽的图画,但想法还是来自人类;也许能想出故事,但绝非真正的创意。”
他补充,人工智能缺乏“看到时间顺序的能力”,比如,它们很难想象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前,在脑海中是如何推理的。而要想让人工智能具有真正的创造力,就要弥补这些缺失。
未来,人工智能将去往何处?
“尽管目前人工智能更多是产生式的,但这并不代表着它永远不会像人类一样具有创造力。”张葛祥表示。
“未来,机器可能会变成自动化的科学家。”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教授熊德意对此也持积极态度,他认为,作为全人类知识的集合体,大模型能将各种知识进行联想对比,以形成一些新的观念。“无论是艺术还是科学,还有很多想象空间。”
那么,在人工智能时代,什么样的“创造性”更具有竞争力?
“人工智能的发展,要有应用、生态和市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元卓表示,当前处于人工智能大爆发的前夜,但应用模式上的创新是匮乏的,人们需要思考;大模型之上支撑什么样的应用?比如,科幻小说的撰写、科幻电影的制作等,大模型一定要与各领域的知识和需求深度结合,才能够有更广阔的市场。
在科幻作品中,机器人造反、人工智能的威胁已是老生常谈。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和挑战。
“人工智能最本质的特性是‘优化’,新一代人工智能切实拓宽了可优化的领域,因此也融入了更多的公司、组织和生活。”人工智能科学家乔尔·雷曼表示,创造人工智能的人类有时都会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人工智能加速“优化”的同时,或许也会加速现有的社会错位。
王元卓表示,人类已经开始思考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比如怎样进行限制、趋利避害。他说,这并不是非黑即白的问题,“就像在跑步的时候,如果有对手,就会跑得更快。”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