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AI资讯 > 最新资讯 > 越来越多想象力“照亮”现实——从世界科幻大会看中国科幻产业崛起

越来越多想象力“照亮”现实——从世界科幻大会看中国科幻产业崛起

新火种    2023-10-23

  “在家门口举办世界科幻大会,无数中国科幻迷等这一天太久了。”10月18日,全球最受瞩目、历史最悠久、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科幻文化主题活动——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在成都拉开帷幕。在为期5天的活动中,200多场沙龙、展览、论坛等将给世界科幻迷带来一场“群星闪耀”的盛宴。成都是亚洲第二个、中国首个承接世界科幻大会的城市,这场科幻盛宴的举办,也将给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国科幻产业注入更加鲜活生动的能量。

  从四人到数千人参会

  中国科幻产业蓬勃生长

  200多场主题沙龙、主题展览陆续上演,为全球幻迷带来独特的科幻体验;科幻影视特效峰会、首届产业发展促进论坛等多场主题沙龙,将围绕前沿产业发展趋势展开思维碰撞……这是一场规模盛大、“群星闪耀”的大会。

  “中国科幻迷等这一天已经太久了。”从事科幻行业20余年的杨枫感慨地说,曾几何时,科幻在中国比较冷门,如今,随着科幻文学、电影、游戏的蔓延,整个社会科幻土壤不断堆积,科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欢,进而带动科幻产业发展,越来越多想象力“照亮”现实世界。

  “人才、技术等资源逐渐向科幻产业聚集,我们非常欣慰,也对中国科幻产业充满信心。”杨枫说。作为一名资深业内人士,2016年,她从知名《科幻世界》杂志辞职,创办了成都八光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致力于发掘优秀科幻人才、创作充满想象力的科幻作品。经过7年努力,今年,她主编的《中国科幻文学口述史》三卷成功出版。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第81届雨果奖入围名单揭晓后,《中国科幻口述史(第一卷)》还入围了最佳相关作品。

  近期公布的《2023中国科幻产业报告》聚焦2022年度中国科幻产业典型业态科幻阅读、科幻影视、科幻游戏、科幻衍生品、科幻文旅五大板块,重点研析了中国科幻产业年度现象与发展趋势。2022年,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877.5亿元,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

  “我们第一次发布该报告时,中国科幻产业仅有约100亿元的规模,如今已经发展到超过800亿的规模,中国科幻产业正在迅速崛起。”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吴岩说。作为一名教师,吴岩在多年的科幻教育科研中,不仅为中小学生编纂科幻教材,还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科幻硕士、博士生。在他看来,中国科幻产业成长速度快,未来可期。

  成都世界科幻大会联合主席本·亚洛表示,正是因为对于科幻的热爱,才让大家相聚于此。参加大会的幻迷,不仅有像他这样为世界科幻大会工作了数十年的工作人员,还有很多年轻面孔,为世界科幻大会增加了新鲜血液。

  三体宇宙首席执行官赵骥龙说,科幻产业在中国是一个新兴产业,若干年前提到科幻,大家只聚焦在科幻文学上,随着影视工业和商业运营逐渐丰满,科幻在中国的产业形态正在逐步壮大。“科幻可以带动协同的产业集群足够广大,除了聚集影视、数字、创意文化等产业,更能以其强烈的‘科技属性’和‘未来感’,成为地方导入新兴产业的抓手,形成新的产业力量和消费力量。”赵骥龙说。

  “2007年横滨的第六十五届世界科幻大会上,中国仅派出一个四人代表团参会。而今年,有数千中国人来到成都的主会场,尤其是大批中国青少年正面对世界,分享他们对新科技的认知,讲述他们对新世界的构想,这本身便是塑造未来的一部分。”科幻作家韩松如是说。

  从“一星火种”到源头库

  成都成科幻发展高地

  “在家门口遇见世界科幻大会,这曾是中国几代科幻人的梦想。2015年中国科幻小说《三体》登上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的颁奖盛典舞台,它就像千亿颗太阳爆发一样。那一刻,我坚信世界科幻大会一定会走进中国。”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专职主席、成都市科幻协会会长姚海军这样回顾。他认为,世界科幻大会与成都“双向奔赴”的背后,离不开众多关心支持成都的科幻企业、机构和科幻迷们。

  论中国科幻史,成都是当仁不让的重镇。在科幻文学发展最为低迷的时候,偏居西南一隅的成都,为中国科幻保留了“一星火种”,一直是一线活跃科幻作家的摇篮,是公认的“中国科幻小说大本营”。保留“火种”的关键是成都有全国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科幻世界》。1979年,这本杂志在成都创刊,至今44年间,即使全国征订数一度下滑至600多册,即使全国各地的科普科幻刊物关停,《科幻世界》也从未断更。

  本届大会举办期间,在成都科幻馆,幻迷们不仅可以看到世界科幻史,也能感受到成都本地科幻产业的蓬勃发展。“成都不仅是科技之城,也是‘科幻之都’。主场馆的设计就非常具有科技感、未来感。”本·亚洛难掩欣赏之情。

  当前,成都正在加大金融、人才等方面政策对科幻产业的支持力度,吸引全球科幻资源汇聚。围绕着科幻大会,一系列“科幻风”的产业引人关注。

  走进位于成都市金牛区的中国西部高级定制中心,设计师们脑洞大开,将科幻与传统文化结合,设计出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科幻大会衍生产品。记者看到,一款以科幻大会吉祥物熊猫“科梦”为原型的挂饰,非常受欢迎。“这款挂饰以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为表达方式,适合装饰汉服,也可以悬挂在车上,不仅展现了设计师对未来的想象力,还将‘中国风’与‘科幻风’融合在了一起。”中国西部高级定制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经济的发展,也为科幻产业崛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以成都金牛区为例,区域内的多家新经济企业,主攻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算法、无人机系统研发控制等,为科幻内容生产提供想象力,也助力科幻产业持续升级。

  此次大会上,科幻文学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雨果奖”也将揭晓。“引入‘雨果奖’是一个机会,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源头动力。”成都市科幻协会秘书长陈石说,当前,中国科幻消费的还是过去沉淀下来的科幻IP,缺少对新内容、新人、新思维的凸显。引入“雨果奖”是一个机会,能让中国和全球的作品进行大范围交流。

  按惯例,每一年“雨果奖”会设置19个项目,每届有114个作品或人入围。“这次中国入围的作品和人超过了20个,在非英语国家的作品中创造了一个历史高点。”陈石说,对于产业发展,这能起到提供源头库、注入源头动力的作用。

  从人才支撑到技术突破

  产业壮大需打好基础

  “未来像盛夏的大雨,在我们还来不及撑开伞时,就已扑面而来。”《三体》作者刘慈欣曾如此形容科技高速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巨变。生活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科幻因科学而生,以想象力为帆,当“科幻”加上“产业”,又给未来带来无限可能。

  历史上,有许多科学幻想变成现实的真实故事——法国科幻作家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启发了潜水艇的改进;“移动电话之父”马丁·库帕也承认自己在发明时,受到过科幻作品的启示。“人的想象力与探索欲,应该是刻在DNA里的。科幻作品未必能直接推动科技发展,但它对于科技的影响,一定是潜移默化的。”国内第一个科幻文学博士、四川大学文新学院中国科幻研究院副研究员姜振宇说。

  吴岩认为,中国科幻产业实现了整体增长,在产业结构不断变化与调整中,科幻文旅产业表现值得关注,各地文旅项目以科幻为抓手,探索多元开发模式。科幻服务业发展稳健,科幻场景的落地亟须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形成有效支撑,并带动相关行业发展。

  科幻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内容生产,对此,杨枫深有体会。杨枫说,因为人才存量不足,一些科幻文学创作者投身影视、游戏内容开发后,难以继续进行文学创作,就容易出现科幻内容生产“青黄不接”的状态,因而,加强产业全链条人才培养,也是当务之急。

  当前科幻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与其他文化产业相比,总量还较小。壮大科幻产业,更不能操之过急,还需要打好基础。“例如,当前社会对于科幻产业的定义还不够清晰,由此导致缺乏全国性的行业统计数据。”吴岩说。

  科幻科普工作也是产业发展的基石。记者了解到,目前,成都有10所高校都成立了学生科幻协会,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还成立了科幻相关研究院(所),开展相关理论方面的研究。

  科幻是创新精神的源泉,种种奇思妙想和场景应用,未来或将成为促进新质生产力产生和发展的关键变量,进而不断催生新兴产业。赵骥龙、杨枫等业内人士认为,科幻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分支,属于新兴产业,在具备高成长性的同时,也尚处在探索的阶段。但前景很被看好,因为大众需要“想象力消费”,而科幻产业,也正成为一个很有想象空间的产业。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相关推荐
免责声明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