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AI资讯 > 最新资讯 > 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正式启用上海人形机器人产业开年即冲刺

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正式启用上海人形机器人产业开年即冲刺

上海证券报    2025-01-22

  上海在人形机器人产业赛道上开年即冲刺。

  1月21日,在国家与地方共建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简称“国地中心”)与张江集团共同主办的国地中心具身智能训练场启用仪式上,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庄木弟、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总信息化师李定主共同推杆,宣布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正式启用。在业内看来,这不仅是一个训练场的诞生,更是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迈向新征程的重要里程碑。

  国地中心总经理许彬表示,训练场项目建成后,将有效降低具身智能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投入成本,解决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问题。通过后续训练场的成熟化运营和全国性推广,有望将其构建成为国家级虚实结合具身智能技术发育平台,促进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培育提供强大动力。

  超100个人形机器人接受现场培训

  走进训练场,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上下两层的空间中,分设了“特殊作业操作-焊接”“技能泛化验证-YZ装配工站”“高精度双手协同装配加工-3C制造”“高精度双手协同装配加工-汽车检测”等十多个场景,超100台异构人形机器人接受人类授课,学习3C制造、家政服务、汽车检测等不同工种。

  国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表示,经过前期试运营,目前训练场已实现单台机器人每日采集轨迹数据500条以上,受训机器人能够完成涉及桌面整理、物品分拣、设备操作在内的多类型任务,平均执行成功率达到90%以上。预计在2025年,该训练场将联合智元、库帕斯等合作伙伴共同收集完毕1000万条高质量实体数据集,打造形成业界规模领先的异构具身数据集。

  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训练场将通过“10+”人形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的建设,牵引形成上海人形机器人超级中心,并通过在模拟搭建场景中的实际任务操作和仿真迁移等,加快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的训练和发育,促进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商业化应用落地。随着训练场实现“场景-数据-模型-部署-应用”的落地新模式,上海有望成为全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创新高地,其模式也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助力我国在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和技术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2025年将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从“青龙”公版机开源到“十八金刚”阵列发布,从百万真机数据集开源到首批团体标准发布,上海在人形机器人赛道一直处于行业前列。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宏韬表示,人形机器人及具身智能产业正处于爆发前夜。未来,上海将重点推进“1+N”虚实融合训练场建设、加速应用落地、推动人形机器人与大模型融合。此次启用的训练场是“1+N”格局中的核心,首期部署超100台异构人形机器人,助力技术突破和应用落地。

  为助力行业形成生态联合,加速具身智能技术的落地和推广,国地中心与上海电气核电集团、延锋国际汽车技术有限公司、长虹集团等企业签署了生态场景合作协议。为了推进中国通用大模型的研发进程,加速具身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国地中心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及上海非夕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达成具身智能研发合作协议。

  为确保高质量数据资源,促进训练场运营优化,国地中心与上海智能算力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上海库帕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合肥)、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签署了具身智能训练场合作伙伴协议。

  江磊表示,人形机器人产业增长迅速,2024年产值已达27.6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加至53亿元,2029年有望达750亿元。人形机器人被视为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关键技术,2025年将成为量产元年。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相关推荐
免责声明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