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为啥造起了机器人?
多家汽车企业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发布相关技术、产品或规划——
车企为啥造起了机器人? 本报记者 徐佩玉江西南昌江铃汽车富山工厂总装车间内,AI数字机器人正在对准备出厂的整车进行检测。时 雨摄(人民视觉)
观众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2024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上与Unitree G1人形机器人互动。张 锋摄(人民视觉)
在小米等品牌跨界造车的同时,不少车企开始跨界造起了人形机器人。据了解,目前广汽、小鹏、奇瑞等汽车企业已经布局这一赛道。
在这些车企看来,“造机器人”和造车具有技术同源性,造出来还可以直接用于自身的汽车生产,提高车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车企研制的人形机器人已“上岗”
去年12月26日举行的2024年中国机器人网年会上,广汽集团发布的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受到不少关注。
GoMate是一款全尺寸的轮足人形机器人,采用了可变轮足移动结构,融合了四轮足、两轮足两种模式。四轮足稳定状态下高度约1.4米,两轮足站姿高度可达1.75米。四轮足模式下,机器人可稳健上下楼梯、爬坡、单边越障;两轮足模式下,机器人动作灵活高效,空间占用更小。可变轮足移动结构的独特构型设计不仅提高了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而且大幅降低了能耗,相比同类产品节能达80%以上,续航能力达到6小时。这款人形机器人计划2025年实现自研零部件批量生产。
不仅是广汽集团,近两年,不少车企通过投资或自研方式进入人形机器人领域,发布人形机器人相关技术、产品或规划。
去年底,小鹏汽车发布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艾伦”。该机器人以仿人结构设计为特点,身高达到了1.78米,体重70公斤,并配备了62个主动自由度,使其动作更加灵活自然。
奇瑞汽车则联手一家AI公司共同研发了人形机器人Mornine,其一大亮点是能够准确地理解人类语言交互意图,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策略和语言输出。
车企生产的人形机器人,准备应用在哪儿?
优先进入汽车生产车间。广汽的GoMate计划率先在广汽传祺、埃安等主机厂车间生产线和产业园区开展整机示范应用,2026年实现整机小批量生产,并逐步扩展至大规模量产。广汽集团机器人研发团队负责人介绍,广汽集团人形机器人不仅在安防、康养、汽车后市场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潜力,未来还将应用在物流、教育等更多场景。小鹏汽车的人形机器人已进入小鹏汽车工厂工作,并承担起组装等生产任务。
奇瑞则为Mornine设定了一个全新的角色——门店导购。为了适应导购的工作,Mornine嵌入了具备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的集成大型语言模型,还可以模拟人类的嘴巴和面部肌肉运动,不仅能说会道,还能展露笑颜。
造机器人,车企有技术积累也有需求
车企为何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
造车特别是造智能汽车,与造人形机器人有技术同源性。中汽中心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部部长秦孔建对本报记者表示,伴随人工智能技术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机器人和智能汽车技术同源性越来越强,都是具身智能最为典型的应用,车企在自动驾驶环境感知、人机交互和运动控制等方面的技术积累可以为机器人的研发提供坚实的基础。
车企对人形机器人有需求,也看好这一市场。“对车企而言,机器人可应用于智慧工厂,具有工作质量稳定、持续工作时间长、能适应恶劣环境等优势,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智能制造水平和竞争力。”秦孔建说,一方面,车企通过人形机器人研发能够积累丰富的技术经验,提升在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为未来市场竞争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在产业融合的大趋势下,人形机器人在商用服务、家庭陪伴、医疗护理等其他领域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车企可以借此机会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挖掘更多商业价值。
拓展人形机器人市场,车企除了有技术积累,在生产端和市场端同样优势明显。据了解,在生产端,制造汽车和制造机器人有大量供应链重叠,可帮助企业快速降低研发成本,缩短新产品上市时间,加快上市步伐。在市场端,车企已具备成熟的销售渠道和广泛的品牌影响力,有助于机器人产品的推广。
人形机器人的市场空间广阔。据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到2029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扩大至750亿元;到2035年,这一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至3000亿元。秦孔建表示,具身智能技术从服务“行”,到服务“食住行”多场景,车企提前布局可以抢占市场先机,拓展业务领域和增长点,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有望在更多场景得到应用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作为潜力巨大的未来产业,人形机器人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工信部此前提出,到2025年实现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等目标。去年下半年以来,上海、重庆、安徽、杭州等地相继发布相关政策措施或行动规划,支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中国信通院日前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显示,目前中国已基本形成了覆盖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的供给体系;历经多年发展及技术迭代,在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牵引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的带动下,人形机器人已进入技术集中突破和应用初步试水的关键发展时期。
多家车企表示,看好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不断拓宽。秦孔建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机器视觉、传感器技术以及运动控制等关键领域的迅猛发展,人形机器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目前,人形机器人已经在工业制造、仓储物流、医疗健康、教育娱乐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其应用潜力。在家庭服务领域,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人形机器人有望在养老陪伴、家庭护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奇瑞已规划了其研制的人形机器人未来应用图景。第一阶段,Mornine主要充当汽车市场服务人员,利用其大模型数据库为客户的咨询问题提供较为精确的答案,并通过语音或屏幕界面提供详细的产品信息和建议。第二阶段,奇瑞将进一步完善人形机器人的动作丰富度,提升人形机器人的行走以及移动导航能力。未来帮助客户在展台上完成产品处理任务、自主导航并将客户引导到特定的产品位置。在第三阶段,Mornine围绕场景出发,将综合其所学知识,可能进行儿童看护、做家务等工作,成长为一个全面的家庭助理,在家庭护理场景中提供多种服务。
随着政策加码、车企“入局”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突破,人形机器人产业有望打开新格局,研发更多新产品,构建更多应用场景。
“但也要看到,人形机器人面向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面临一些现实挑战,需要在技术创新、成本降低、潜在风险控制等方面取得进一步突破。”秦孔建说。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返回科普频道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