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产业放量步入关键年省政协委员献计——深圳当头雁湾区跟着飞
近日,一个在深圳街头散步的机器人成为网红。视频中,深圳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如普通行人般悠然行走,姿势、步态、速度与人类相似,稳定性良好,在路人街拍的视角里散发着未经设计的“松弛感”。全网惊叹的同时,引来英伟达高级AI研究科技家Jim Fan震惊的点赞:“这是真的吗?真的不是Sora生成的吗?”
人形机器人:产业放量前景明确
1月14日,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在广州开幕。九三学社广东省委、民盟广东省委等科技、经济界别委员,纷纷提交关注人形机器人提案。他们指出,去年此时,工信部、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重点打造十大创新标志性产品首位就是人形机器人。机器人产业正成为继新能源汽车之后中国又一个产业风口,产业放量前景明确,而深圳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如何把握未来产业,发挥深圳主导、大湾区协同发展,他们献计献策。
民盟广东省委集体提案写到,国家和地方多个层面都在加快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发展。广东制造业基础雄厚,发展人形机器人具有天然优势。目前全球人形机器人约38%的供应链企业在中国,中国约28%的供应链企业在深圳、约58%产业聚集在大湾区。目前广东已拥有人形机器人相关企业过百家,位居全国首位。
市场前景巨大,需要大湾区协同发展
在谈到人形机器人的市场前景时,民盟广东省委企业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广州里工实业公司总裁李卫铳表示,市场需求量异常庞大,有望如同手机人手一台。未来无论是家庭里对儿童、老人的陪伴,还是服务业、制造业数字化等场景,都将大量看到人形机器人。“但真正有能力大规模面向全球供应的,目前来看只有美国和中国。”
李卫铳认为,深圳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以比亚迪为首的车企布局人形机器人热潮升温。在比亚迪工厂,人形机器人已打通物流最后10米,实现从分拣、搬运到配送的室内外一体化的全自动流程和真无人物流。
“全球人形机器人第一股”深圳优必选,其产品Walker S具备智能搬运、智能质检等能力,成为全球进入最多工厂实训的人形机器人,获得超过500台意向订单。
本文开头谈及的街头漫步机器人,由深圳众擎机器人公司开发,该公司在2024年7月发布首款科研教育版双足机器人,以3.85万元的售价“刷新了双足市场的底价”。产品主要面向科研教育市场,不到两个月时间以百为单位实现批量化交付;2024年10月,该公司推出街头漫步的首款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主要面向工业与家庭场景,售价预计控制在15万至20万元人民币。
他认为,“一大批深企已为广东拔下头筹,但产业发展不平衡,急需下沉更多更完善的配套产业链,丰富多样化需求的应用场景,这些都需要大湾区各地协同发展才能完善。”
民盟广东省委提案认为,产业链协同发展体系尚不完善是目前产业最大障碍。当前,广东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机制不健全,产业链稳定性和自主性不足,总体上仍处于全球智能机器人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整机企业实力较弱,与国内外领先的人形机器人企业相比,技术、市场份额、品牌影响力等方面还存在差距。
九三学社广东省委集体提案认为,要根据广东的产业特点,着力推动人形机器人率先在汽车产业落地;尤其要重点支持原材料、电机、减速器、传感器、智能算法、机器人关节、运动控制、机器人操作系统等关键零部件、核心软件技术的研发;加强大湾区的机器人产业技术交流合作,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
李卫铳认为,以深圳为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协同发展,可以在国内勇立潮头,进而推动中国机器人产业站上全球新高峰。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