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AI资讯 > 最新资讯 > 深圳有实力打造更多“爆款”机器人

深圳有实力打造更多“爆款”机器人

深圳商报    2025-01-15

  本报首席评论员胡蓉

  这两天,一款迈着轻盈自如步伐在深圳街头行走的人形机器人视频火爆出圈,甚至引来英伟达高级AI研究科学家的惊叹。据媒体报道,这款机器人是深圳企业众擎机器人的当家产品,在全球范围内首次真正解决了机器人的自然步态难题,定位为工业机器人。

  和这款在街头溜达的机器人不同的是,很多深圳工业机器人已经“进厂打工”,比如“中国人形机器人第一股”深圳企业优必选已与包括比亚迪、极氪等车企合作,其Walker S系列在工厂里不仅可胜任“质检员”工作,还与无人车协同作业,实现从分拣、搬运到配送的室内外一体化的全自动流程。

  《2023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3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为1797亿元,其中工业机器人、非工业机器人产值占比分别为62%、38%。与此同时,2023年深圳新增机器人企业量超万家,总量近6万家,其中工业机器人企业数量占45.46%,非工业机器人占54.54%。推算可知,工业机器人企业四成半的数量占比贡献了超六成的产值,其产业潜力不可小视。

  另据数据显示,2024年前10个月,深圳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43%。在具身智能机器人这一领域,深圳已经涌现出帕西尼感知科技、速腾聚创、乐聚机器人等多家专精特新企业。

  大量初创企业的涌入和产量的劲增,预示着深圳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正在提速;而城市的推动力,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早在2014年,深圳市政府与市机器人协会联手制定相关产业发展规划,深圳机器人产业由此开始起跑;2022年初,《深圳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发布,“智能机器人”被单独列为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当年6月6日,深圳又出台“20+8”产业集群规划,智能机器人产业再度“入围”。

  有商业化“用武之地”,才能市场化良性发展。2023年3月,深圳举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大会,提出到2025年推动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实现数字化转型。深圳是“中国工业第一城”,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5万家,丰富庞大的市场需求,为工业机器人的融合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今年1月9日,深圳发布应用场景创新项目征集令,推动应用场景的供需对接,重点包括产业升级、政府治理、新基建、社会民生、重大项目和活动等五大类场景。应用场景的拓展还将为工业机器人发展再添一把火。

  对相关企业,深圳则大手笔“给补助、给资源、给奖励”。去年12月18日,《深圳市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若干措施》出台,发放5亿元“训力券”、1亿元“模型券”、5000万元“语料券”等措施,展现的是深圳对发展人工智能的决心与魄力。

  布局早、舍得投入、产业要素齐全、应用场景丰富……深圳工业机器人正在进入融合应用的爆发期,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爆款”让世界惊艳。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相关推荐
免责声明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