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脑

人脑

  • 重磅研究!中国首创人脑驱动机器人

    7月5日消息,据天津大学官网,天津大学的科学家利用人类干细胞培育出类人大脑器官,并成功地将其与机器人通过片上脑-机接口技术相连。片上脑技术,作为脑机接口领域的一颗璀璨新星,其核心在于将大脑的复杂电信号与强大的外部计算能力深度融合。该技术由“片”(精密的电极芯片)与“脑”(体外精心培育的类脑组织)两大

  • 228万亿次/秒突触操作!全球首个模拟人脑超级计算机明年问世

    据报道,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正在组装一台超级计算机,旨在模拟世界上最高效的学习机器,每秒能进行大约228万亿次的突触操作,与人类大脑差不多。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很明显,AI将是地球历史上最重要的飞跃之一,很快就会深深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这一切都依赖于绝对庞大

  • 下一代AI芯片性能翻倍?新技术可以模仿人脑来节省能源……

    财联社11月15日讯(编辑 黄君芝)据报道,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的Hussam Amrouch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了一种可用于人工智能的架构,其功能是同类内存计算方法的两倍。最新研究结果已于近期发表在了《自然》杂志上。据称,创新的新型芯片技术集成了数据存储和处理功能,大大提高了效率和性能。这

  • 周鸿祎:AI永远无法替代人脑有些人在制造焦虑

    12月24日消息,360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微博发文称,越研究AI我越发现,AI永远无法替代人脑。那些天天喊着AI会替代人类,带来大规模失业的人,是在制造焦虑。周鸿祎认为,AI的出现,绝对不是为了替代人,AI和人类应该是一种协作关系。“AI应该是人类发明的最伟大工具、给人赋能、提高生产力。

  • 机器人下一个潜在突破口:类人脑纳米线网络!

    财联社4月25日讯(编辑 周子意)悉尼大学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上周五(21日)在国际科学顶刊《科学进展》上刊登了一篇研究论文,研究显示纳米线网络(Nanowire network)可以像人类大脑一样表现出短期和长期记忆。纳米线网络是纳米技术的一种,通常由肉眼看不见的高导电性银线制成,上面覆盖着一层塑料

  • 研究:AI无法模拟人脑对动态面部表情的处理

    **划重点:**1. **研究发现:** 人工智能(AI)的面部识别技术虽然能够模仿人类表现,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但在处理动态面部表情时,与人脑处理方式存在显著差异。2. **问题根源:**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s)在识别静态图像方面表现出色,但由于当前设计主要用于静态图像识别,对于动态表情的

  • 人工智能会否让人脑持续退化?

    人们常说,脑袋大的人更聪明,但近年来的化石发现显示,脑容量小也可能很聪明。过去20年间,越来越多证据表明,一些脑容量小的人群与脑容量大的人群长期共存于地球,而且还有相当“先进”的行为。这些发现颠覆了有关人类大脑进化的认知。美国新罕布什尔州达特茅斯学院的杰里米·德西尔瓦在考虑一个问题:既然脑容量小的人

  • 人工智能是否很快就会有意识?专家认为语言模型与人脑差异极大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系统(如 ChatGPT)的先进功能引发了关于其潜在意识的讨论。然而,神经科学家贾安-阿鲁(Jaan Aru)、马修-拉卡姆(Matthew Larkum)和麦克-希恩(Mac Shine)认为,这些系统很可能是无意识的。他们的论点基于人工智能缺乏具身信息、缺乏与哺乳动物意识相关的某

  • 最详细人脑3D地图登Science!GPT-4参数只相当于人类0.2%

    芝麻粒大小的人脑组织,突触规模就相当于一个GPT-4!谷歌与哈佛联手,对局部人脑进行了纳米级建模,论文已登Science。这是迄今为止最大、最详细的人脑复制品,首次展示出了大脑中的突触连接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