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恶意

恶意

  • 欺诈GPT和其他恶意AI成为网络安全的新威胁

    互联网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资源宝库,然而它也有滋长非法活动的阴暗面。从盗用身份到更复杂的恶意软件攻击,网络罪犯的新诈骗方法层出不穷。如今,广泛使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工具已经使得网络安全形势更为错综复杂。保证网络安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在眉睫。黑暗语言建模的兴起当前AI最危险的变体之一就是“黑暗

  • 科技日报:防范AI恶意使用,需强化法律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

    “有图有真相”的说法曾在互联网上盛行一时。然而不久前,一女网友在地铁上的照片被AI“一键脱衣”造谣的事件引发热议。与这一案例中“AI脱衣”相似的,还有近年来走红网络的“AI换脸”。一些“AI换脸”App使用明星的图片制作换脸照片甚至是视频进行推广,引发了一系列法律纠纷。“有图有真相”在恶意AI换脸换

  • 纸质二维码也能隔空篡改:百米之外无痕攻击,秒变恶意网站入口

    现在,打印好的纸质二维码,可能也不安全了!通过激光照射,攻击者在一百米开外就能分分钟实施篡改。更可怕的是,这种激光用肉眼根本无法察觉,正常的二维码在无意之间就有可能变成恶意网站的入口。最近,日本东海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远距离、超隐蔽的二维码篡改方式。

  • 大模型被恶意篡改,如何应对?

    安恒信息是乌镇峰会连续11年的网络安保单位,谈到大模型有可能被恶意篡改及如何应对时,该公司高级副总裁、研究院院长王欣表示:“正在研究和开发内容安全检测、AI防火墙等相关能力,以阻止恶意大模型的恶意行为。下一步,计划构建类似人工智能安全网关的设施,即使大模型有恶意想法,在实际执行时也能阻止其实施恶意动

  • 研究称ChatGPT搜索功能存在被操纵风险:可被恶意网站诱导输出不可信内容

    26日讯,根据英国《卫报》发布的一项调查,OpenAI的ChatGPT搜索工具可能会被隐藏内容操控,甚至返回恶意代码。《卫报》测试了ChatGPT如何应对包含隐藏内容的网页摘要。这些隐藏内容可能包括来自第三方的指令,干扰ChatGPT的回应,或是包含旨在影响回应的内容,如大量隐藏的文字推销某个产品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