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核电服务AI与云服务,微软招募核能专家
之前曾介绍过,相比工作,AI先抢的是农夫山泉。之所以要用大量的水是因为要散热,而热量的主要来源是因为大量算力需要的巨额电力。现在,微软正在考虑使用小型核反应堆来为这些新产业所需的算力供电。
最新发布的招聘信息显示,微软正在招聘一名核能技术专家,相关职位名为“核能技术首席项目经理”,将要负责完善和实施微软在全球范围内小微型与模块化核反应堆的能源战略,领导相关核反应堆集成的技术评估,为微软云和AI所在的数据中心提供动力。具体要求是,应聘者拥有学士及学位,以及在核工业、工程、能源市场或相关职位六年以上的经验;三年以上管理跨职能或跨团队项目的经验;三年以上核能及相关技术或核监管事务的工作经验。拥有商业、工程、科学、经济学、商业或相关领域的硕士学位,并且在工程、能源市场、电网建模、分析或相关职位拥有四年以上经验,微软将优先考虑聘用。
外界都知道微软是OpenAI的大金主,动辄投资数十亿甚至是百亿美元。但很少有人知道的一点是,2008年时,尚任微软董事长的比尔·盖茨与内森·梅尔沃德联合创办了泰拉能源(TerraPower),现在盖茨仍是泰拉能源的董事长。泰拉能源的主打产品是行波反应堆,这是与传统的驻波反应堆不同的新品,目前这种反应堆可以连续运行40到60年而不必更换燃料。
随着上世纪核能开始被开发并利用以来,外界对核能的兴趣和关注与日俱增,因为核电几乎不排放二氧化碳,并且近几年气候变化引起的担忧也在逐渐增加。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的统计数据,美国现有的核反应堆大多建于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当前核电约占全美总发电量的18%,占清洁发电总量的47%。
目前,美国核反应堆技术正在向着小型化的目标发展,泰拉能源也是这一理念的积极践行者和推动者。小型核反应堆比传统反应堆更小,反应速度更快,价格也更低,同时因为采用了模块化结构设计,不需要定制每个反应堆部件。从原理上说,核电是核聚变反应,是指两个较小的原子核碰撞形成一个较重的原子,并在此过程中释放巨大能量,这也是太阳内部的反应并产生太阳能的方式。核聚变产生的能量非常大,是核裂变的四倍。理论上只要几克反应物,产生的能量就足够供应发达国家一个人在60年内的所需。
尽管核聚变目前尚未大规模实现应用,但由于其有望提供无限的清洁能源,许多风险投资机构与初创公司都正在致力于此。同时由于技术难度的障碍,核聚变发电能否,或者何时实现商业化,这一问题的答案依然模糊不清,业内长期流传着一种说法:核聚变距离成功应用“永远还有50年”。去年12月5日,核聚变迎来了久违的重大突破。美国加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的科学家从一个实验性核反应堆中实现了净能量增益,即产生的能源大于消耗的能源,向“可控核聚变”迈出了新的一步,而“可控核聚变”的意义是堪比“室温超导”的。因此在此次试验后,美国能源部长珍妮弗·穆尔赫恩·格兰霍姆(Jennifer Mulhern Granholm)就表示,如果相关试验能顺利推进,就能用它为交通、工业提供能源,美国计划在未来十年内实现核聚变能源的商业化。
今年四月时有外媒曾报道过,硅谷的投资人最近几年对核聚变商业化前景颇为热衷。比尔·盖茨不仅自己创办了泰拉能源,也对一些相关初创公司积极投资。OpenAI的CEO奥尔特曼也对核聚变公司Helion Energy投资过3.75亿美元,这是他个人迄今为止最大一笔投资,Helion预计将在2028年左右实现可控核聚变。同时也是在今年五月,微软就和Helion Energy签署了协议,确保只要他们的核电站投产发电,微软将是首批购买电力的客户之一,之前还没有哪家公司达成过这种出售电力协议。Helion Energy要在2028年实现可控核聚变的目标也相当激进,虽然有消息称他们有强力的计划保证实施。
但是凡事无绝对,核能产业近几年遇到的非议也是一点不少的,主要的批评点集中在建造反应堆需要的时间和资金成本居高不下,以及时刻都可能有的核泄漏,甚至是核爆炸风险。不过不论怎样,微软在招募核能方面的专业人才就已经释放了信号,表明其对核电有需求有兴趣,同时也可以视为压缩AI与云计算等新时代产业成本的方法,甚至有可能推而广之,意义还是很大的。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